山东南下干部入浙江萧山综述
时间:2016-03-29 16:35:31 来源:浙江省山东商会官方网站 浏览6487次
山东南下干部,在萧山解放后60多年的风雨征程中,奉献了毕生精力,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们中的大多数最终都留在了萧山,而有些同志却早早牺牲在了战 斗的岗位上。长途跋涉,远离家乡来到这里,南下干部们不仅要克服生活习俗的不同,还要学会融和南北文化的差异。新中国成立至今,萧山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 前进,都离不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
1948年,中共中央于9月8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准备五万三千干部的决 议》,即从五大老解放区抽调5.3万名各级干部,以区党委(或省委)为单位,配备整套班子,以便在第四年内军队前进的时候,这些干部能够随军南下,到达新 解放的区域,建立党政军机构,进行接管、开辟工作,能够有秩序地管理大约五千万至一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其中要求华东地区抽调1.5万人。12月25日,华 东局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准备五万三千干部决议的指示》。并指出:因目前华中的干部特别缺乏,因此准备1.5万名南下干部的名额,完全由山东来负责。南下 干部按照原有的地方建制,把班子一分为二,一套准备南下,一套留原地工作,搭配好接管班子之后,成建制南下。根据文件要求,从1948年12月到1949 年2月,各区集中的南下干部陆续来到华东局党校参加整训,并在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区)编成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刘少卿任“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司令员,温仰春 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刘德胜任参谋长,方忠立任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下辖4个支队[①]。
1949年2月25日,鲁中南五地委 抽调的干部在台儿庄编成一个大队,傅展如任大队长、肖方洲任政委。其中,主要由苍山县和麓水县干部编成的“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一支队五大队三中队”为日后接 管萧山的建制中队,中队长赵尔修,指导员(支部书记)沈芸,支部委员有李宗海、冯惠民、邹训瑞。为便于统一行动,“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一律穿军装,实行军 队编制。2月28日,五大队离开驻地台儿庄,开始编成后的第一次行军,并于3月2日到达临城,参加集训。3月30日,南下干部由临城坐火车进入江苏徐州等 地。随即,进入两淮地区学习的行军计划改变。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一支队五大队改为第一梯队,划归华东支前指挥部指挥,随军支前。4月1日部队坐火车去安徽, 至4月6日到达合肥,随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渡江。5月6日,由安徽广德县进入浙江境内长兴县。5月11日,进入杭州市区。在此前后,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一支 队五大队三中队的领导成员增加1名,张焱,拟任县委组织部长。
与此同时,1949年5月5日,金萧支队萧山办事处170余名指战员在主任蒋谷川等 率领下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二十一军先遣部队胜利会师,宣告萧山解放。1949年5月初,谭启龙奉命率南下干部兼程赶赴杭州,接收浙江各 个地区。由张劲夫、张雨帆、李培南等率领的第一支队干部全部被分配到接收宁波地区、临安地区、金华地区、杭州市区、绍兴和萧山县(省直属县)。同时接收的 还有台州地区、建德地区、嘉兴地区。1949年5月16日,中共浙江省委派沈芸率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一支队五大队三中队70余名南下干部,由萧山籍的杭州地 下党员张凤翔、裘家钜作向导,身穿解放军军服,胸佩杭州市军管会徽章,搭乘两辆军用卡车,首批进入萧山县城。南下干部驻扎于西河下(今西河路)原国民党萧 山合作金库旧址后,由张凤翔和裘家钜向大家介绍了萧山的地理、风俗习惯等情况。沈芸向全体同志强调了必须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当地风俗,团结 广大人民群众等要求。同时,南下干部立即与萧山办事处负责人员取得联系,共同商议有关正式接管旧政权的工作。5月17日,南下干部邹训瑞等人以军代表的名 义,在地方干部带领下,接管国民党县警察局,将警察局内部及各地分驻所的武器全数收缴,彻底解除了国民党萧山地方政权的武装。同时接收了国民党县政府的所 有档案文件。至此,萧山县基本完成了接管旧政权的任务。
1949年5月16日,中共萧山县委成立。5月29日,同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一支队五大队 干部的窦长富带领10多名南下干部到萧山工作。根据中共浙江省委的任命[②],沈芸同志任县委书记,窦长富同志任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尔修同志任县委常 委,张焱、李宗海、冯惠民、邹训瑞、蒋谷川、赵萍(女)等6名同志任县委委员。其中,蒋谷川、赵萍两位同志为地方干部。县委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和 民运部4个部门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萧山县大队。分别由裘家钜(地方干部)担任秘书处秘书,张焱任组织部长,李宗海任宣传部长,冯惠民任民运部长,蒋谷川任 县大队大队长。
国民政府时期,萧山县只有乡镇,不设区。5月,南下干部到萧山后,暂时划分了7个区,8个组(每组6名干部)负责对各区的接收工 作。具体分配为城区郭英组、临浦区钟儒组、戴村区周惠组、长河区张建德组、坎山区刘清云组、瓜沥区乔廷民组、义蓬区孟庆林组,孔昭文组则暂留县机关。6 月,增设河上区孔昭文组,城北区柏茂华组[③]。至此,在地方留守干部的配合下,南下干部对全县各地的接收工作迅速展开。1949年6月以后,在县委的领 导下,全县各地迅速开展征借粮草、支援前线等工作,同时逐步建立起县、区、乡镇三级政权。南下干部到萧山工作后,还面临土匪的威胁。萧山是国民党政府的一 个“模范县”,地理位置重要,武装土匪十分猖獗。解放初期,全县有成规模的武装匪徒42股,匪众3700多人。1949年6月24日,“义蓬乡突击队”袭 击义蓬区公所,南下干部义蓬区区长李怀臣被绑架,并惨遭杀害。8月1日,南下干部姚子田在东蜀山村工作时,闻讯附近有土匪,在追击中遭土匪伏击而牺牲。8 月13日,复兴乡乡长郑振庭和文书蔡琳夜宿上董村时遭土匪吴小水部袭击,并惨遭杀害。土匪在境内多次发起小规模战斗,杀害干部,袭击新生的人民政权。土匪 中影响最恶危害最大的是“诸萧绍边区反共司令部执行大队”(又称“诸萧绍三县剿共司令部”),匪首俞继鹏(俗称诸坞阿兴),国民党残余势力委任为司令兼 “萧山县县长”,流窜于萧山南片地区。1949年6月,萧山县剿匪委员会成立,县委书记沈芸任主任。在驻军35军104师310团的配合下,全县开展了轰 轰烈烈的武装剿匪斗争。7月9日,在南下干部临浦区委书记钟儒等人的策划下,横行萧绍地区多年的匪首俞继鹏在临浦镇上被驻军310团3营的便衣战士擒获, 余部随即被击溃瓦解。随着剿匪工作的全面深入,至1949年底,萧山境内武装股匪基本被打垮歼灭。
南下干部进入萧山后,迅速展开一系列工作。1949年底前,全县状况整体趋于稳定,生产生活开始得到恢复,城市、农村面貌相比解放前焕然一新。[④]
作 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山东南下干部”无疑代表了一个杰出的英雄群体。翻开《中国共产党萧山历史》(1949-1978)[⑤]崭新的一页,他们的身影 历历在目,这是烽烟战火、激情岁月都抹不去的记忆。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而“南下干部”这四个字所蕴涵的历史意义、时代价值和革命精神, 必将永远激励我们向前。(撰文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
[①]鲁中南区南下干部编为第一支队,司令员汪乃贵,政治委员张雨帆;华东局直属机关南下干部编为第二支队,司令员赵毓华,政治委员王尧山;渤海区南下干部编为第三支队,司令员周贯五,政治委员刘格平;胶东区南下干部编为第四支队,司令员廖昌金,政治委员赵明新。
[②]解放初期,萧山为省直属县,干部由省委任命。
[③] 窦长富同志带来的第二批南下干部,具体名单残缺。
[④] 其间,有南下干部调离,也有部分南下干部新到萧山县工作,名单不详,但人数总体略有扩大。
⑤]《中国共产党萧山历史》(1949-1978):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9月。
会长:
郭柏峰 | 赛石集团董事长 |